孝親,您幸福的密碼——省機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課題組
開展傳統文化網絡公益講座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和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質和行為素質,2020年6月4日晚上19:30-21:00,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課題組邀請公益講師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孝親,您幸福的密碼”的傳統文化網絡公益講座。講座在“騰訊課堂”網絡平臺進行,聆聽本次講座的有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生、家長及老師共計324人。
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屹立不倒,因為我們懂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什么是中華孝道?孝為什么能帶來幸福人生?新時代怎樣把孝道做得更圓滿?
講師介紹:藍衛珍,國家高級禮儀師,廣州市禮儀協會公益講師,公益機構心與國學院、至善藝術閱讀(家長班)國學義工老師。
藍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甲骨文的“孝”字:古人造的“孝”字非常有深意,“老”在上,“子”在下,“孝”的本義為善于侍奉父母,即尊敬和順從父母,盡心奉養。接著,藍老師旁征博引古今事例,講述孝親敬長的意義,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和關心父母,感知父母的養育之恩。講座中,藍老師深刻闡述了行孝的四種境界:(一)孝敬父母之身:子女要在物質上對父母的衣、食、住、行、身體健康等方面盡心盡力進行孝養;(二)孝敬父母之心:讓父母順心——聽從教誨,讓父母安心——穩重踏實,讓父母放心——完善自我,讓父母歡心——生活愉快;(三)孝敬父母之愿:“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四)孝敬父母之智:請常懷一顆感恩、孝順的心。
課堂網絡直播,師生交流互動
藍老師告訴大家:行孝——是您幸福的密碼,助您提升人品,助您提高情商,助您搭建成功的橋梁。在講述“孝道”的同時,融入了對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認識,內容豐富、聲情并茂,幫助大家了解傳統文化,加深對人生的感悟。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要常懷感恩之心,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忘記老師的知遇之恩,也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的人們,成為一個孝親敬長、明事懂禮、誠實守信、意志堅強的社會棟梁之材!
講座結束后,省機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課題組的老師們與學生們、家長們交流觀后感,大家積極踴躍發言,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多,受益匪淺,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好好盡孝,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努力學習,回報社會。